在线炒股配资门户 中央发布重磅文件,明确未来十年城市发展“路线图”
8月28日在线炒股配资门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7月份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意见》正是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指南。
《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份引领中国城市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发展路线图。
这意味着接下来,我国将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拍摄
城市发展的五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增加到9.4亿人。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率30%至70%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67%的城镇化率表明,我国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设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拉大城市框架转向关注存量、追求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
接下来,要发展怎样的城市?
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这也写进了《意见》的总体要求中。
围绕这个目标,《意见》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转型。
这个转型的核心是五个“转变”、突出五个“更加”: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意见》对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出了阶段性目标: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建成”。这为我国城市发展描绘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精准施策,有哪些亮点?
文件内容覆盖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亮点举措值得关注。
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意见》部署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等重点任务。
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意见》针对城市群到大城市再到中小城市进行了谋划: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如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意见》要求推动超大特大城市按照国家批准明确的功能定位做强做精核心功能,控制超大城市规模,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同时支持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增强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
在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是一大亮点。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这意味着城市更新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意见》要求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
实际上,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也事关城市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此外还能推动城市治理,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和城市生态环境。
从政策思路看,未来城市发展也将更加注重人居品质和安全保障。
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方面,《意见》提出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好房子”的要求。怎样建设“好房子”?《意见》提出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住房需求的全面回应。
《意见》还关注城市安全韧性,要求加强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增强高空消防能力。
这些内容表明,城市发展不仅仅关注经济指标,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支持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从全球来看,城市群、都市圈模式下的“抱团发展”成为新的主流,大城市群、强都市圈是发展趋势。
在优化城市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要求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这意味着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是一个重要发力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自201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上迈出坚实步伐。
对于大湾区来说,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渐成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等超级工程实现粤港澳三地交通紧密衔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大湾区内城市群网络化融合发展的特征越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各城市进一步向都市圈、同城化升级。
实际上,“十四五”以来,广东已对都市圈发展进行了深入谋划。
2023年12月,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五大都市圈明确发展“路线图”。其中,位于大湾区的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成为国家级都市圈。
《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接下来,随着对顶层政策的贯彻落实,广东将加速推动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培育发展都市圈,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叶石界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实习生】邓静惠 梁晋怿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致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在线炒股配资门户 相约七夕 80名青年在火把广场邂逅浪漫
- 下一篇:没有了